扎根基层二十二载 绵阳名医周礼守护百姓健康
2025-09-15 17:55:14来源:阅读:-

      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的金菊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总能看到一位步履匆匆的身影穿梭于诊室与药房之间。他便是扎根基层22年的周礼医生,一位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基层医疗事业的医者。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医学生到如今备受信赖的“治瘤王”传人,他用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方式,在抗癌一线书写着平凡而伟大的医者传奇。

(周礼医生正在查阅书籍)


      从川北学子到基层名医

      1977年出生于医学世家的周礼,从小便在父亲背药箱走村串户的身影中耳濡目染。“那时就觉得,医生是能真正帮到乡亲们的职业。”带着这份质朴的信念,他考入川北医学院,选择了当时冷门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后主动放弃城市三甲医院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绵阳,在基层扎下根来。

      “刚到金菊街社区时,很多人对我这个外地来的年轻医生持怀疑态度。”回忆起这些年的情景,周礼记忆犹新。当时的社区卫生站条件简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慢性病、肿瘤患者占比较大。他没有退缩,白天坐诊问诊积累经验,夜晚挑灯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逐步形成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诊疗思路。


      周礼医生,用中西医结合创造生命奇迹

      在周礼的诊桌后面,摆放着一面泛黄的锦旗,上面绣着“华佗再世 妙手回春”八个大字。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个关于生命重生的真实故事。

      2022年春天,65岁的李桂兰因舌癌晚期被多家医院宣判“死刑”。辗转来到周礼的诊室时,老人已无法正常进食,体重骤降20斤。“看着老人疼得直掉眼泪,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周礼带领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西医控制感染止血,中医扶正固本;外敷特制中药膏剂清热解毒,内服汤药调理气血。经过三个疗程的系统治疗,老人舌部溃烂面完全愈合,半年后复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这样的奇迹并非个例。从事肿瘤专科治疗12年来,周礼累计接诊癌症患者超1000人次,其中70%以上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带瘤生存。他创新提出的“三联疗法”(中药内服+穴位贴敷+情志疏导),将晚期肿瘤患者平均生存期延长3-5年。


      薪火相传,做基层医疗的守望者

      在周礼的诊室墙上,挂着当代肿瘤专家张中海教授题写的“仁心仁术”条幅。作为张教授的亲传弟子,他始终牢记恩师教诲:“治病必求其效,治人必得其心。”

      面对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的现实,周礼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诊疗模式:每周三开设免费义诊,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检测血压血糖;创办“中医夜校”,手把手带教乡村医生掌握针灸推拿技术。在他的推动下,社区慢性病管理率提升至82%,居民健康管理档案建档率明显提升。

      “基层医生就像田间地头的老黄牛,不需要耀眼光环,只要踏踏实实为乡亲们看好病。”面对赞誉,周礼总是谦逊地说。在他诊室里那一面面挂满锦旗的墙壁,无声诉说着群众的认可——“妙手除疾痛,德高暖人心”“医者父母心,仁术济苍生”。

      从医22载,周礼始终保持着每天阅读医学文献的习惯。书架上整齐排列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病例分析和诊疗心得。“医学是一门永远在进步的科学,一天不学习就可能落后。”他常这样告诫年轻医生。

      在周礼的带动下,金菊街社区卫生站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每当有患者送来感谢信,他总是说:“最大的欣慰不是患者的赞誉,而是看到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在绵阳这片热土上,周礼像一棵扎根大地的银杏树,用自己的枝叶为患者遮风挡雨。从青丝到白发,他始终坚守着“大医精诚”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他在笔记本扉页写下的座右铭:“医路虽艰,初心如磐;悬壶济世,不负韶华。”这位扎根基层的杏林赤子,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XML地图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TXT
天天健康网 -打造全面的专业的企业资讯门户!
免责声明:天天健康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65419.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