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帕金森病的“枷锁”不仅带来震颤与僵直,还让“冻结步态”成为日常出行的阻碍,当药物“开关现象”反复打乱生活节奏,中晚期“帕友”们往往期待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二院”)神经外科王业忠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69岁的帕金森病患者李女士(化名)实施了一项特殊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团队采用一根具有八个刺激点的电极,同时精准作用于大脑中两个关键区域——丘脑底核(STN)与黑质网状部(SNr),实现双核团精准调控,为治疗复杂症状的“帕友”开辟了新路径。
术后一天见效,八触点电极技术
为“帕友”精准“解冻”
今年69岁的李女士,已与帕金森病抗争了5年余。起初的肢体迟缓、僵硬还能勉强应对,可随着病情发展,“冻结步态”等症状让她备受折磨:走路时突然像是被施了“定身术”一般“定”在原地,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夜晚突然浑身僵硬,连翻身起床都困难。更让她困扰的是药物“开关现象”:药效发作时能正常活动,药效一过,身体便像被“锁住”,连吃饭、穿衣这些小事都变得困难重重。不仅如此,药物关期阶段,她还有难以忍受的躯体痉挛性疼痛,每次发作时都痛苦不堪。
广医二院神经外科王业忠教授团队接诊后察觉,李女士的症状颇为复杂,若采用传统四触点穿插单靶点治疗,效果会十分有限,于是创新性地运用了八触点电极技术。
王业忠教授指出,传统DBS单靶点治疗(多为STN)能有效缓解核心运动症状,是帕金森中晚期患者的可靠选择。但有些复杂的帕金森病人同时被“震颤+僵直+冻结步态”“开关现象+药物异动症”等困扰,单靶点治疗的局限性逐渐凸显,难以全面覆盖治疗需求,最新的八触点电极技术很好地解决这个临床“痛点”。
王业忠教授解释道:“该技术可以对两个靶点的电压、脉宽、频率等进行独立调整,真正实现‘一人一策’精准调控。在左右脑异频的基础上,同一根电极上下两个刺激源频率亦可不同,极大丰富刺激参数组合方案,为临床程控带来更多选择及治疗空间。”
手术中,一根电极精准穿刺至丘脑底核(STN),有效缓解震颤与僵直;同时,电极延伸至黑质网状部(SNr),针对性改善“冻结步态”等中轴症状。无需植入多根电极,既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根据影像数据生成可视化核团,证明电极位置满意。术后第一天李女士便自觉不仅全身轻松很多,疼痛也明显减轻。“这是电极穿刺引起的微毁损效应,证明电极位置准确。”王业忠教授在查房中解释。
针对不同症状“帕友”的需求,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叶勇义博士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患者病情为核心,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让不同“帕友”都能找到最适配自己的治疗方法,为症状更复杂的“帕友”多打开一扇门。
爱心福利
“帕友”用药有支援!
免费申领美多巴,为治疗添份力
考虑到帕金森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不少“帕友”可能面临用药压力。此次,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公益捐赠支持下,我们获赠了一批帕金森病常用治疗药物美多巴(多巴丝肼片)。该药物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是改善运动症状的常用药物之一。广医二院已对这批捐赠药物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来源正规、质量安全可靠,全力保障“帕友”的用药安全。希望为“帕友”们的治疗之路添一份温暖。
医生介绍
王业忠
神经外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
学科带头人
广医二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广州市优秀专家(A证)。
社会任职:世界华人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临床科主任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学术成就: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2项,大学课题6项,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累计450多万元。出版专著5部,获得国家专利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大学科技进步奖1项。培养博士、硕士30余名,在站博士后5人。
专业特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脑血管病、颅底肿瘤、脊髓/脊柱疾病发病机制及微侵袭手术救治。擅长各种类型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内镜下各类手术,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髓母细胞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各种颅神经疾病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以及帕金森病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各类脊髓、脊柱疾病的诊疗也有较深的造诣,其中对椎管内肿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等疾病采用微侵袭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已累计实施各类手术5000余例,相关显微治疗技术获邀在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大会发言。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
叶勇义
医学博士、博士后
主治医师
广州市优秀人才
主要社会任职: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脑病精准诊疗与修复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神经功能组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神经肿瘤专业组成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MDT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会员。
专长方向:从事神经肿瘤、脑血管病及功能神经外科,重点聚焦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梅杰综合征、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抽动障碍、舞蹈病等)、卒中后偏瘫、脊髓损伤、意识障碍等疾病的神经调控治疗(脑深部电刺激DBS、脊髓电刺激SCS、迷走神经电刺激VNS)。擅长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
学术研究:主要致力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篇,SCI论文16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基金2项,市级课题1项。参编著作2部。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上午(帕金森病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