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早点重视,是不是事情也不会发展成这样子……”一位母亲拿着最新的验光报告,语气中满是懊悔。她的孩子小洁(化名)左眼佩戴OK镜两年,度数稳稳停在400度;右眼却从最初的无度数,“奋起直追”到与左眼相差无几。这一眼之差,折射出近视防控中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一场被忽视的“单眼保卫战”
两年前,当医生诊断小洁左眼近视已达400度时,家长果断选择了OK镜(角膜塑形镜)进行干预。两年来严格的佩戴和定期的复查,让左眼度数成功“冻结”。
然而,右眼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起初检查显示右眼并无度数,这份“正常”让家长放松了警惕。“总觉得还有一只好眼睛,应该问题不大。”正是这一念之差,为后来的右眼度数失控埋下伏笔,使之错失了最佳干预期。
从最初的无需矫正,到一年后的150度,再到225度——右眼度数如脱缰野马般攀升,当医生再次建议为右眼验配OK镜时,犹豫的家长却再一次选择了等待。如今,最新的验光报告显示右眼已逼近左眼的400度。
OK镜:不是万能钥匙,而是精准调控
(李剑华主任看诊)
“这是一个典型的‘单眼失控’案例。”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李剑华主任分析,“现如今OK镜对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已得到广泛验证,但其成功依赖于一个关键前提:及时干预、精准定制、规范佩戴、定期复诊”。
李剑华主任解释,对于单眼近视,OK镜是近视控制的优选手段,OK镜通过在夜间佩戴,温和重塑角膜形态,使日间无需戴镜也能获得清晰视力,并有效延缓眼轴增长。案例中小洁的左眼正是受益于此,稳稳控制在400度;但对于另一眼(好眼),我们也应当关注,复诊时发现近视或已经处在近视前期,一定要及时采取一些手段干预。
然而,任何医疗手段都有其最佳“时间窗口”。对于已形成的真性近视,虽然OK镜仍可控制其发展,但越早干预,效果越显著。右眼的曲折经历,恰恰印证了“时机”二字在近视防控中的千钧之重。
专业护航:让安全与效果并存
OK镜属于国家三类医疗器械,其验配是一项严谨的医疗行为。“它就像一把精密的钥匙,必须‘量眼定制’。”李剑华主任强调。
除了要找专业机构定制化验配外,OK镜的日常护理与患者的佩戴方式对于近视防控的效果也非常重要!它极度依赖配戴者的感受和操作,不正确的佩戴方式可能造成OK镜出现严重划痕、磨损以及蛋白沉淀等问题,患者戴上后易出现眼部不适等反应,伴随异物与干涩感。甚至感染眼睛,引发微生物角膜炎,最终导致近视控制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佩戴方式与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特设了专业的OK镜学戴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一步步学习如何正确摘戴、清洁和保管镜片。“我们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安全规范,因为每一步都关乎孩子的视力健康。”李剑华主任表示。
专家忠告:近视防控,最怕“偏科”
面对双眼度数逐渐“趋同”的现状,李剑华主任深感惋惜:“近视防控是一场需要‘双眼平衡’的持久战。一旦发现双眼屈光参差,哪怕仅单眼近视,也应立即干预,绝不能‘厚此薄彼’。”屈光参差的患者容易出现视疲劳情况,长期可能会导致立体视觉功能被破坏,尤其是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严重者甚至发展为弱视和斜视。
李剑华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的视力健康容不得半点侥幸。科学防控需要做到三点:定期检查,是发现问题的前提;专业验配,是安全有效的保障;及时干预,是控制进展的关键。
有些机会,错过可以重来;但有些时光,错过就是永远。在孩子们珍贵的视觉发育期内,每一份及时的关爱,都可能成为他们未来清晰视界的坚实基石。
